发布时间:2025-10-17 11:28:20    次浏览
今年以来,天津市纪委认真贯彻中央和中央纪委的部署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组织开展了“整治和查处农村基层‘微腐败’专项行动”,让正风反腐给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今年1至8月,专项行动已查处“微腐败”问题207件,处理230人。(10月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蚁患不除,可酿溃堤大祸。筑牢廉洁自律的底线关键在于防微杜渐,而小微腐败问题因为存在的范围广、人数多、定性难、治理难,会造成不良风气横行,破坏政治生态,既给反腐败反“四风”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又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侵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基层群众最为痛恨的。而不良风气一旦形成,就容易麻木党员干部的神经,腐蚀理想信念的堤坝,使他们渐渐走入贪腐的深渊。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中存在的“微腐败”更加不容小觑。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贯彻执行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力量,手中掌管着调解纠纷、申请低保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务,他们是最贴近群众生活、与群众走的最近的队伍,是反映群众诉求的重要通道,上级了解民情的重要窗口。村官的作风如何,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村官一旦贪腐,牵扯的是群众的直接利益,影响着党在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和政府公信力。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问题多种多样,但是总体来讲离不开权钱二字。因此,治理农村基层“微腐败”要抓住这两个关键,从三方面发力。一是要靠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以更加严格的法律发给为支撑,把村官的权力同样关进制度的“笼子”,不给他们将“公权”转为“私权”的机会,让他们的关注点在干事而不是弄权;二是要扎紧选人的口子,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擦亮“眼睛”,为农村选好配好带头人,把那些能力突出、党性强、守规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选出来,真正为群众服务,为农村基层党建夯实堡垒;三是畅通监督和举报的渠道,让监督管理的“探照灯”24小时打开,构建并畅通网络、电话、信函等多种形式的问题反映渠道,保证群众的呼声能传达到位,问题能够真实反映。此外,对于农村基层“微腐败”要严加查处,查处一起严惩一起,真正起到警示作用,杜绝小祸程大患,让群众看到党管党治党的决心,夯实党在基层执政的基础。逐步形成村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良好态势。